1月21日下午3时,省长李炳军到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二联组(各界别联组)讨论政府工作报告,听取政协委员意见建议。会上,饶科亮等多名政协委员围绕“四新”主攻“四化”推动高质量发展分别发言。
省政协委员、贵州民投集团董事长饶科亮以《助跑农业经济 推动共同富裕》为题发言时建议:坚持“农村建设是基础、农业发展是关键、农民增收是核心”理念,构建“政府引导+企业落实+农户参与”模式,助跑农业经济,推动共同富裕。
下面是饶科亮委员的发言全文:
过去一年,在省委、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我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,围绕构建 “三大体系”,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实现了农村面貌大改变,农业产业大发展,农民收入大增加。虽然仍部分存在 “有规模没产值、有加工没产品、有产品没品牌、有品牌没市场、有市场没数量”等问题,但农业现代化取得的辉煌成就,为 “十四五”时期全省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,夯实了基础、铆足了干劲、坚定了信心。未来,我们必须积极有为,担当作为,善作善为,坚持 “农村建设是基础、农业发展是关键、农民增收是核心”的理念,构建 “政府引导+企业落实+农户参与”模式,助跑农业经济,推动共同富裕。
第一、通过“四跨联动”,拓展现代农业宽度。
一是跨行业联动。引导农业行业充分借鉴其他行业技术经验,以工业化为途径、信息化为支撑、商业化为目的,实现我省农业现代化发展。
二是跨体制联动。支持国有农业企业与民营农业企业联动发展,做到“要素互补、功能错配、路径多元”,快速盘活闲置农业资产,做大做强关键产业。如三穗鸭产业发展,就采取了国有企业融资建设,民营企业“承包经营+回购”的合作模式,既发展了产业,又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。
三是跨区域联动。充分利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,从发达地区引入资金、技术与人才,构建“直达东部的贵州绿色生态有机生鲜专列”,擦亮“贵州蔬菜大省”名片,释放绿色红利。强化省内跨市(州)、跨县(市、区)联动,实现产业聚集发展。如黔东南州,很多县人口较少,产业基础薄弱,可由2-3个县共同打造一个优势产业。
四是跨维度联动。推动市场渠道建设线上线下联动,确保全渠道助推黔货出山。加强品牌建设跨媒体联动,确保品牌建设更加有力有效。强化产业建设跨空间联动,构建立体农业,确保有限的土地能够承载无限的产业。
第二,抓好“两个关键”,做强做优头部企业。“农业跑得快,全靠头部带”。头部企业作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载体,必须具有种植养殖、加工、流通一体化功能,必须具有推动城乡融合的能力,具有较大规模和综合实力优势,具有社会化企业特征。做强头部企业,金融和科技是两个关键。当今时代,“离开金融谈产业,做不长;离开科技谈产业,做不好”。要不断创新农业领域投融资机制,积极探索以商贸为中心,供应链金融为抓手,破解农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。要力保“十二大”产业发展,每个产业都有1-2家头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,以资本市场力量倒逼市场、品牌建设。坚持科技引领,通过数字化、智能化等手段提升农业生产、加工、营销等科技化水平。在我省农业基础设施优势、大数据优势、生态优势等基础上,快速推进农业一、二、三产融合发展,确保农业全链发展。
第三,警惕“三种情形”,推动共同富裕。我国经济的增长极虽然在城市,但农村的社会兜底功能不能改变。在实施乡村振兴,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,要警惕三种情形。
一是警惕城市过剩资本借着乡村振兴名义下乡与农民争地争利。尽管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13个重点产业和领域,但农村土地制度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配套制度,必须要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权利,将农业生产机会留给农民,将有限的农业生产留在农村,调整农业农村政策必须遵循底线原则。
二是防止出现泡沫化的农村农业“三产化”。目前不少地方竞相打造“田园综合体”,实施农村全域旅游建设,缺乏整体规划、统筹的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政策,有可能制造出农业农村“三产化”泡沫。
三是将“三农”工作变成少数面相好却无推广价值的“形象工程”。堆砌资金打造个别亮点,容易加剧地区内部和村庄之间的不平衡。建议坚持“尊重农民意愿、坚持农民主导、增加农民收入”理念,不断优化企业与农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,鼓励农户通过多种方式融入农业产业链,真正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,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。